企业内训:为什么团队的执行很难提升

2022-05-23 17:18 来源:元佑咨询

前不久,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公司里团队的执行力总是很难提升?我反问他,“你自己是怎么认为的?”他说可能是管理不到位或者是下面的人能力差。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部分人会下意识的从两个方面进行归因。这种归因没错,但没说到事情的根本。因为没有找到“因”的“因”,也就是“原因”的原因。

这时候不妨再问一句,为什么管理不到位,为什么下面的人能力差?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只不过前者是组织能力,后者是个人能力,都是能力的问题,表现在工作上,我们会称之为执行力。管理之所以难,不是因为管理不得要领,因为现在无论是读书还是读朋友圈的文章,都能获取大量的关于成功管理的实践和经验。成功的秘密在这个时代是公开的。而我们往往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成功的秘籍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但我们绝大多数人仍然做不好或者不去做。对“行动”最大的误解你一定听过类似的话,“伟大的想法遍地都是,行动才是一切”。没错,行动才是一切,这个道理说出来没人不懂吧,我们不仅能听懂,甚至我们内心本来都是知道这个道理,根本不用别人去提醒。但问题是:我们知道行动才是一切,为什么还是无法行动或者无法取得有效的行动呢?我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只要行动就能成功,那成功未必太简单了点,这本质上就是告诉我们勤奋和成功是一码事。

这听起来很励志,但事实并非如此。看到太多好为人师的“长者”向年轻人传授诸如“行动才是一切”这样的心法,但我不得不对这样的“引导”和“建议”泼一盆冷水,因为这类话本质上就是正确的废话,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鸡汤级别的成功经验。很励志,也很无用。这种类型的经验,听起来振聋发聩,话也没有错,但没有说到点子上,根本无法指导具体行动,这就像给年轻人灌了一碗鸡血,一饮而尽,一泡尿的功夫就排出去了,毫无用处。

企业内训:从流浪地球中领悟管理学

今年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那么看过电影的你,有没从中领悟到些什么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下从流浪地球中看管理。

电影中四千多台发动机熄火,需要组织救援重新启动发动机。那么联合政府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派出了150万人,分为7万多个救援队。平均每个救援队2-3个人。每个发动机有200个救援队同时在进行重启动工作。

为什么要这么干,为什么不能组织一个500人的救援队去救援一个发动机,而是必须要把500人拆分为200个救援队呢? 这让我联想到腾讯公司,天美团队做出了《王者荣耀》,给腾讯赚了大钱。但是天美团队只是腾讯游戏旗下100多个制作团队之一。那腾讯为什么除了天美团队以外,还要养着100多个做不出来赚钱游戏的制作团队呢?

为什么呢?因为时代变了。 郭台铭的富士康是做代工的,对未来预测非常清晰,所以不需要商业模式创新,所以企业想多大就多大,越大越好,因为越大成本越低。这是工业时代的逻辑:做大才能做强!最好是做到500强。 但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创新是企业生命的源泉和动力。但是没有人可以保证创新是成功的,也许100次创新才能有一次成功。如果你只尝试一次,无论你用多少人多少钱,失败的概率都是99%。但是如果你尝试了100次,那么你成功的概率无限趋近于100%。

《流浪地球》中不是创新,是救援。是饱和式救援。面对一场灾难,救援成功的几率其实和0相差无几。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细节出错都会使所有努力白费。面对比人类强大的多的大自然,很多事情就是运气,或者说,概率,决定的。失败,才是大多数。影片正是让我们通过主角的视角,看到了一次真实的、占大多数的失败。(其实主角已经是大多数失败中运气好的了。有减员但不是全体牺牲。)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理解“饱和式救援”背后的东西:凭着一点希望,哪怕一丝一毫,也要不计代价的、不计成本的投入救援。全球5000个发动机损坏,运送的火石数量是7万。

哪怕十几个火石只有一个到达,也是成功。所以当我们的企业面临不得不改变的时候,请用饱和式创新的方式去组织,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其实看电影也好,看小说也好,生活中很多东西其实规律都是想通的。

元佑股份企业内训,深入企业,提供诊断式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针对性、合理性的整体培训方案,以“充分的课前调研,精准培训需求分析,定制化课程内容,授课环节全面监控+课程效果的后续跟进”一个完整链条的专业服务,保障培训效果的落定性与可执行性。

师资严选
行业名师+企业大咖+专家教授
全面赋能
落地
企业咨询+多维体系建设
助企业快速成长
10年
专注企业
管理与技能提升
元佑股份
会员俱乐部会员
共享百万资源
8大保障
为学员
解除后顾之忧
课程内容
结合行业新规
实时更新升级
拒绝空洞理论
贯彻“落地实用”
的教学方式
一对一
专属学习
顾问服务
始终坚持
推动金服行业发展
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