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培训:管理者如何以身作则?

2022-09-15 20:53 来源:元佑咨询

企业管理培训:管理者如何以身作则?在企业里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需要管理者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作为企业里的带头的群体,只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会唤起下属的崇敬感。反之,将永远得不到下属的尊敬与信任。

在企业中,现实情况又如何呢?我想情况是令人堪忧的,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不但没有身先士卒,反而成为了企业的“拖油瓶”、“累赘”。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不以身作则的五大表现有哪些?

1、下属在一线冲锋陷阵,自己在背后静静旁观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做管理者之前还能深入一线去和同事并肩作战,自从升到了管理岗之后,就开始变得“官僚主义”,有了团队之后就只会一个劲的命令下属做事情,自己很少再像原来一样接地气的去解决问题了。而下属遇到问题去请教的时候,自己更多都是在不断的指责!

2、做事情形式主义严重,能不深入就不深入

很多管理者喜欢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只做自己喜欢和擅长做的事情,稍微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情就容易打“退堂鼓”,这种情况其实很多见,更多是来源于管理者做事情的形式主义严重,反正没人监督的时候,就尽可能的“偷懒”,让自己轻松一些。

3、对下属要求能高就高,对自己要求能低就低

很多管理者在管理下属的时候,很喜欢对下属提各种高标准和严要求,而一旦涉及自己的任务时,能想办法偷工减料就偷工减料。这种情况其实本质也是一个管理者对于自我管理不足,不自律所引发的问题。

4、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自己第一个先违反

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当然对于这一项而言,更多的是对老板而言,而在一些大型的公司和事业部中,管理者也是有主导制度的建设和修订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就喜欢先违反规章制度,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就去不断的想方设法争取。

5、对员工的承诺信口开河,很少真正兑现过

很多管理者喜欢给员工画大饼,画蓝图,而一旦涉及到承诺兑现的时候就经常“出尔反尔”,尤其是和员工利益相关的问题上,经常与团队之间产生矛盾。其实本质上更多的是一种“不想给”所造成的。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如何以身作则?

1、寻找到自己做事业的使命和意义

正因为每个人的天赋和长板不一样,对每个人而言有意义的工作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喜欢销售,有的人喜欢和电脑相关的工作,有的人喜欢当投资者或者老师。就像我们有个客户是做音乐器材销售的,每当他在路上听到乐器声音,就瞬间找到了熟悉的感觉,就很有成就感。

就像是修理工,因为他们每次修理已坏的机器时,其实他们内心是满足的,他看得到自己的工作给别人带来的改变。

一份事业不论大小,在某些方面,一定是服务人类的。有意义的工作会让人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对他人带去的影响,不是仅仅理论上的工作,而是在每一天的工作中能够真正感受它的意义。

2、对于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进行自我管理约束

善于自我管理的管理者能够独立思考、工作,无需严密的监督。

很多人觉得自己做不好自我管理,一般都是因为把自我管理想象得特别严格。规定了每天七点起床,晚了一分钟都觉得特别懊恼,决定了要减肥,偶尔吃了顿大餐,就自责得不行,这种情况发生了那么几次之后,就觉得自己做得不好,自制力不行,然后就放弃了。

但实际上,在管理自己的时候出现偶尔脱轨的情况都是很正常的,只要对设定的目标没有太大的影响,都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

如果做苦行僧式的自我管理,那很少有人能长期坚持,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只要自我管理不再会影响到你的目标达成,就已经算是做好自我管理了。

所以,不是让你做极端严格的自我管理,而是用一些方法,让你在可接受的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自控力,让自我管理不再成为你达成目标的绊脚石。

3、多与高人为伍,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做事业的过程中,管理者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是很重要的,这里的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的上级、同级,企业外部的朋友、老师等。如果身边的人都是时刻做到自律,那管理者自身往往也能自律;如果身边的人都是以身作则的人,那管理者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元佑企业内训,深入企业,提供诊断式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针对性、合理性的整体培训方案,以“充分的课前调研,精准培训需求分析,定制化课程内容,授课环节全面监控+课程效果的后续跟进”一个完整链条的专业服务,保障培训效果的落定性与可执行性。

师资严选
行业名师+企业大咖+专家教授
全面赋能
落地
企业咨询+多维体系建设
助企业快速成长
10年
专注企业
管理与技能提升
元佑股份
会员俱乐部会员
共享百万资源
8大保障
为学员
解除后顾之忧
课程内容
结合行业新规
实时更新升级
拒绝空洞理论
贯彻“落地实用”
的教学方式
一对一
专属学习
顾问服务
始终坚持
推动金服行业发展
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