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在新监管下展望未来

2023-02-23 17:30 来源:元佑咨询
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区块链等技术一方面可以让金融更加普惠,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供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

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年来,金融和科技不断融合,催生新兴创业公司。同时,面临强监管的现状,一些金融科技赛道的独角兽在IPO的道路上受到了阻碍。

未来金融科技行业会如何发展?金融科技赛道投资机会在哪里?近日,钛资本邀请到金融科技理论与应用研究小组负责人刘新海博士做分享,分享主题是“数字经济引擎:金融科技在新监管下的展望”。

刘博士是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他拥有海外和国内央行多年工作经验,长期关注征信、金融科技、个人数据保护、监管科技等领域,参与和负责多个金融应用项目。著作包括《征信与大数据》、《金融科技知识图谱》等书,新书《美国征信史》即将面市。

金融助贷科技

本次投研社的主持人为钛资本合伙人钟晓昀,关注金融科技方向。

01、金融科技基本脉络梳理

金融科技的概念,随金融的发展而发展。技术驱动金融,金融又带动技术发展。这就是标题“数字经济的引擎”的含义,因为金融科技驱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例如数据库技术推动了银行大型机的出现,数据挖掘技术推动了信用评分量化投资的自动化实现;此外,还有ATM、IC银行卡、人脸识别等。ATM曾经是最经典的金融科技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说过“过去20年来唯一有用的金融创新就是自动提款机ATM”;眼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ATM已经衰落,数量显著减少,也体现了金融科技的演进。

金融科技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善了客户体验。比如在美国征信领域,我们看到各类新技术的最早应用,以实现金融交易的快速流转。再比如很多公共服务中出现的服务一体,就以ATM为原型,包括人脸识别的应用,都大幅改善了客户体验。。

了解金融科技,一个很好的角度是金融展。自 1993年开始,中国就一直在举办中国国际金融展。以往会展主要由国际知名IT厂商,例如IBM、东芝、松下等技术性公司主导。目前有了一些新趋势,有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会展的内容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这说明金融业务和技术结合更深入,迭代速度变快,覆盖面变广,导致金融科技越来越热。

我国的金融科技在应用层面的发展领先。例如在本次金融科技浪潮中,我国的移动支付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带动了信贷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保险业务,构成了现代新金融生态圈,同时促进了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例如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技术。此外,我国还有一些金融科技的技术输出到海外,例如印度、韩国、欧美等。

前几年国内的互联网金融非常热,但如今,“互联网金融”一词已逐渐过渡到“金融科技”一词。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于前几年成立之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也相继成立,致力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此外,多家银行都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

02、金融科技的框架

金融科技可分为十一个部分,分别是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理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信用科、技数字货币、支付科技、监管科技、反洗钱、信息与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量化投资、保险科技。目前这个框架还不完美,例如金融科技伦理和金融科技监管的内容要进一步补充,但框架仍有助于大家理解金融科技这一概念。

在《金融科技知识图谱》的一书中,金融科技概念形成了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金融科技是从金融与科技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和概念演化而来的,这个演化还在继续。描绘这些概念的关联性能够帮助我们从金融领域和科技领域快速切入,甚至带来创新。我们不仅画出了整体的关联,还画出了每一个模块,甚至对每一个词的关联性,让大家有全面的理解。

为了了解金融科技的演化,我的研究团队进行了文献计量。据统计,文献数量从2000年以后缓慢发展,到201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这些文章的质量普遍不高,很多社科类期刊关注较多。金融科技的研究技术含量很高,属于交叉学科,不能简单从单一的角度来理解,这是这一学科研究目前面临的问题。

金融助贷科技

03、金融科技的应用

科技在金融中的应用有哪些?

首先是人工智能的运用。近年来,人工智能在金融中的应用固然有很多突破与成功,但是距离全方面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目前的突破主要集中在生物识别技术、模式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方面,应用于开户、理财、支付、征信查询等领域。此外,人工智能也在智能投资、智能风控、资本市场量化投资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应用。整体来说,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单点突破,还需要大量的工作与应用场景结合,未来金融科技项目的投资人不能太盲目。

第二是区块链在金融的应用。在这一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比特币在支付领域以及信用管理领域重要的地位,但总的来说,区块链的应用没有人工智能成熟。大家对区块链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寄予了厚望,但是目前技术方面还有一些瓶颈。此外,区块链在数据资产领域的应用也开始成为一个热点,比如说NFT,现在国内外的高科技公司都在尝试。

第三是监管科技的应用。这一方面在中国有非常多的需求,前景非常火热,但是难度较大。监管科技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受到重视,在2015年正式提出,央行的监管部门和金融基础设施未来都需要更多的监管科技来支撑。

但监管科技的专业门槛比较高,目前的监管科技主要停留在表面。同时需要指出监管科技不仅仅可应用于金融领域,还能用于很多其它领域,比如说市场监管,行业监管。这在未来的中国数字经济的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监管科技应用于金融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反洗钱。反洗钱现在越发热门,很多公司在做这个事情。它的技术含量很高,需要掌握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

04、中外金融监管简介和比较

随着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线上交易导致多维度信息数据流通在加快,消费者的数据安全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同时,互联网的虚拟化使信息欺诈盛行。每年中外大规模数据泄露的情况都在不断出现,泛滥的数据交易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得不到保证,数据安全受到空前的挑战。

在对抗这些挑战所采取的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于2018年正式生效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它致力于加强全球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内也积极跟进,陆续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等一系列法规。今年我国在这方面的进展也非常快,人大最终审议通过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从2017年开始,国内的大数据公司以及开展信用评分业务的公司,都陆续受到国内执法部门的调查。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二者联系很密切,但不相同。有些公司出了信息安全的事故,但是如果不涉及个人数据,就不涉及到隐私泄露的问题。数据安全可能会涉及企业数据,而隐私保护主要与个人数据有关。但是数据产业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个人数据,而且随着个人数据以越来越多的类型出现,如何兼顾数据价值的实现和保护消费者隐私和信息安全变得至关重要。因此金融科技公司的合规成本投入是必须的。

国内的金融科技在立法、监管起步较晚。随着欧盟的GDPR的出台,国内的个人信息保护也就开始兴起,中国意外成为亚洲数据保护的先行者,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一些方面,比美国还要严格。在此之前,国内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不太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相比之下欧洲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建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概念,而中国的很多大数据企业和金融科技公司,往往还在建立概念的阶段。

隐私保护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隐私保护技术,比如联邦学习隐私计算,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另一个是隐私保护机制,例如在本人数据管理(My Data)、数据信托(Data Trust)等机制上提出一套理念。当下全球金融科技巨头都面临着一些监管,例如美国电商AMAZON、韩国即时通信公司KAKAO、拉美电商平台美客多,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此外,很多消费者大数据公司和助贷公司,都面临着从业务到数据的一些监管。

国内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包括数据层面监管和业务层面监管。金融监管高层把数据监管作为重中之重。2021年出台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就是想把整个金融大数据进行监管,防止数据泄露,侵犯消费者隐私。2021年4月29日13家大型互联网平台被监管部门约谈整改,这对一些金融科技公司的基本商业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给网络平台机构下发内部通知,要求网络平台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监管这些数据。

05、金融监管的挑战

金融监管面临多方面挑战。一是确保稳定性,如果一个公司为一个国家大多数的人口提供支付服务时出现问题,那么整个国家经济会陷入混乱,比如肯尼亚的M-PESA。二要控制道德风险,例如BigTech公司帮银行放贷,仅提供技术和数据,不考虑消费者和借款人的行为偏见,就会出现道德风险。最后还有算法歧视、垄断和平台锁定,比如云服务的转换。这些都是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监管层面也在积极的跟进。

数据监管是金融科技监管的重点,仍在探索中。美国把数据服务商分为征信机构和新兴数据服务商,进行分级监管。

对于征信机构也采用分级监管的措施,再分为全国性征信机构和专业征信机构;全国征信机构面向全国的消费者,而专业征信机构只面对某个消费者领域,比如公共事业的交费情况,租房情况,人力资源等。

新兴的数据服务商,也就是大数据公司,大致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市场营销、风险释缓、人员搜索。这些公司要参考征信机构的监管,还要保持数据处理的透明。美国尚未对这些新兴的数据服务商做严格监管,一是因为公司还不成熟,数据服务商还在发展阶段,不能通过监管来扼杀他们的创新;第二则是如何区分应用和保护的界限还需要不断跟进和思考。

06、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解读和比较

《个人信息保护法》不仅影响数据经济和数据产业的未来发展,而且关乎到金融科技的创新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一些亮点值得肯定。比如,数据可携权和跨境数据流动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但是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这些权利是可以得到保障的。数据可携权更打开了一个口子,打破数据垄断,给消费者更多的权益。

欧盟模式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高标准、严要求,强调把个人信息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来保护。美国相对宽松,把它作为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中国目前在探索第三条路,在一些形式上像欧盟的GDPR,例如有统一且专门的立法,有些规定则和美国相似。总之,我国坚持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国际比较,从整个法律体系来讲,美国是判例法国家,而我国是程序法国家。判例法的国家是以法院判决作为重要法律依据,我国是主要根据法律法规判决。美国个人信息保护监管并不弱,例如Facebook和剑桥分析案,结果是与监管部门F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达成50亿美金和解,比GDPR规定的最高罚款还要高,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和解金额。

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公司的整改正在进行中,例如蚂蚁集团将五大金融服务进行拆分,目标是建立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打破闭环交易,隔离支付与信贷。其中引人注意的一点,就是需要新成立一家个人征信公司即钱塘征信。

而在美国,金融科技行业比较活跃,创新不断,独角兽企业不断出现,以消费金融和信用科技为热点。三大征信机构也保持开放,结果就是消费金融和信用科技有很多新公司出现,我们研究团队也做了个报告,探索消费者信用管理的下一个赛道。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公司在传统的征信业务上往下发展,深入挖掘消费者的信息,结合一些新的数据,给他们提供金融产品、金融和信用服务。

07、金融科技的展望

最后来聊聊金融科技的展望。现在经济下行,形势非常严峻。中国市场出现了新金融被污名化,金融科技赋能受到质疑,平台经济反垄断,蚂蚁集团上市受阻等问题。这些问题很严重,很多公司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但是也要看到,国家仍然支持金融科技,比如人民银行下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提到要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精准性。此外,由于新冠疫情,金融科技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国内国外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到金融科技市场和监管带来的影响。

第一,政府工作报告在2021年重点工作中提到了要强化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推进;探索金融科技监管的框架,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风险评估,探索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

第二,十四五规划中提到金融科技要安全可控,自主创新,这样才能维护金融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

第三,金融科技要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要服务绿色农村等乡村振兴领域。

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会越来越快,更加深入地改变金融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区块链等技术一方面可以让金融更加普惠,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供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中国金融服务相对比较落后,覆盖的人群也不够多,技术应用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在金融科技投资方面,美国还是领头羊,占投资的一半份额。很多大型成熟企业开始和金融服务建立关系。可用的资本,金融服务市场庞大的规模,还有技术持续的进步都将加速金融科技的创新。

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产业是核心。这一方面的需求有很多,空间很大。个人数据虽然受到关注,但是企业数据和公共数据有更多挖掘的空间。数据产业是上下游相关的行业,也是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最近金融科技研究的一些成果,是关于全球的信用科技动态,因为信用科技是整个金融科技的核心。金融中的信贷业务非常重要,信贷征信、风控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都是围绕着信用科技进行的。

元佑自2014年开始聚焦金融服务领域的培训,已累计为超过4000家金融居间企业、50万金融服务行业从业者提供过培训辅导,是中国金融居间行业的辅导及推动者。2016年元佑开启第二个五年计划,专注于推动金融服务行业合规与持续发展,努力提高行业社会价值与从业者职业素养,2017年开始,元佑在全国16个重点城市开拓训练场地,把合规理念带到大江南北,辅导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推动了多个城市的行业交流与进步。

师资严选
行业名师+企业大咖+专家教授
全面赋能
落地
企业咨询+多维体系建设
助企业快速成长
10年
专注企业
管理与技能提升
元佑股份
会员俱乐部会员
共享百万资源
8大保障
为学员
解除后顾之忧
课程内容
结合行业新规
实时更新升级
拒绝空洞理论
贯彻“落地实用”
的教学方式
一对一
专属学习
顾问服务
始终坚持
推动金服行业发展
的使命